关于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的知识点,小编将为你整理了下面这些知识。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
震惊,近日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的。
新华社瑞士伯尔尼8月24日瑞士和中国24日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流失文物交接仪式,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代表中方接收了由瑞士联邦文化总局移交的5件中国流失文物。
本次移交的文物包括一件明代磁州窑系白地黑花大罐、一件汉代彩绘骑马陶俑、一对唐代白陶鞍马和一枚元代古钱币。据悉,这批文物返还中国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将组织专家进行二次鉴定和研究,并将结果通报瑞方。
王世廷在交接仪式上表示,长期以来中瑞两国在文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富有成效,双方签订了关于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及其返还的协定。在2014年瑞士政府向中方归还汉代陶俑之后,此次瑞方再次向中方归还非法流入的5件中国文物,充分体现了中瑞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合作的共同意愿。中方愿与瑞方携手,共同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为中瑞关系发展创造更多亮点。
瑞士联邦文化总局局长巴赫曼在交接仪式上表示,瑞士和中国自1950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丰富而多维的关系。文物的真正价值只能在与其原始背景和传统环境相关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更好体现,瑞士和中国共同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当天的交接仪式正是两国高质量合作的一个证明。
法国归还中国的文物
据英国媒体报道,法国奢侈品大亨皮诺特4月秘密将4件文物归还中国,这被外界认为是中国海外追讨流失文物的一次“胜仗”。但由于国际公约条款尚存在不完善之处,中国也没有调查海外文物的详细目录,更进一步的追讨仍困难重重。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6日的报道,法国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诺特于今年4月亲手将4件猛禽金首文物交还给中国驻巴黎大使馆。而其归还的大背景是中国近年来加强了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力度。
此次归还的4件猛禽金首价值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85万元)。据称,此次归还行动成为了法国的一次“外交噩梦”,因为在理论上,已被捐赠给法国博物馆的物品是不可撤回的。
报道称,拥有古琦等一系列奢侈品牌的法国富豪皮诺特于2000年向巴黎吉美博物馆捐赠了这些公元前7世纪的作品,作为对时任总统希拉克展示友好的姿态。
然而,随后消息曝出,这些文物是1992年中国甘肃省周朝贵族墓葬遭盗挖时流失的文物。中国方面曾公开表示,这是90年代中期盗墓潮导致的大批流失文物的一部分。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政府大约10年前通过一名法国专家对这些盗墓所得文物发出追索申诉,但未能获得回应,于是中国仍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开展追索努力。
最终,根据法国《艺术报》的消息,皮诺特于今年4月将4件猛禽金首移交给位于巴黎的中国驻法大使馆,并没有索要任何补偿。
与此同时,从同一倒卖者手中购得另外28件文物的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耶于5月15日交还了这些文物,时间正好与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华的时间吻合。
此次归还决定令法国面临头疼的外交难题,因为在理论上已赠予博物馆的礼物是无法撤回的。最终,法国文化部“回溯撤销”了对博物馆的赠予行为,将这些文物返还给捐赠者,并按照中国的要求,由捐赠者将这些文物归还中国。
外媒的报答是否属实?这些文物回归的细节究竟如何?截止记者发稿,国家文物局的电话始终未能接通,界面新闻记者也未能联系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对此做出置评。
长久以来,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数量庞大,远超中国本土博物馆藏品总量。据中国文物学会的估算,自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入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统计,流落境外的馆藏中国文物达164万件,分散在全球47家博物馆,而流落海外民间的数量恐有1700多万件,是馆藏文物的十倍之多。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国际合作,坚决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法律法规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古籍。
就古籍而言,仅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古书就不下4000余种,家谱4000多部,少数民族文摘地方志2000种,经典古籍善本数以千计,其中很多是孤本,价值连城。
目前,中国追讨文物通常采用的是外交路径,自1989年中国政府首次运用外交方式成功地从美国纽约索思比拍卖行追索回湖北秭归被盗战国珍贵文物青铜敦起,外交路径就成为了中国追回流失文化财产的主要方式,法律路径的采用则相对较少。
据公开报道,2010年中国曾成功将被盗的文物“武惠妃石椁”从海外追回,这也是中国首次通过法律途径追回的一级文物。但此次追索颇费周折,前后历时四年才追回。
从法律层面上说,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贸易流落到海外的文物,会采用赎回的方式,但对于非法盗掘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政府不会出钱购买,并按照国际公约,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
尽管中国在1989年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财产和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1995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也是这个公约的主要起草国之一。但之所以存在追索困难,是因为这些公约本身有不完善的地方。
此外,对于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官方始终不能给出明确的数字,这也对文物追讨造成了某种困境。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曾表示,目前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掌握全球范围内中国流散文物的数量和具体数目。
“海外流失文物有60%、70%在私人手上,而有的博物馆也不愿意公开一些馆藏,调查起来难度非常非常困难,这个工作可能需要一代人或者几代人来做。”他说。
对此,高层正在加大力度解决。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去年就透露,中国已经组建了流失海外中国珍贵文物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准确、高效地对流失海外文物进行追索。
单霁翔表示,只要中国坚持追索历史上流失文物的严正立场,联合主要文物出口国共同行动,外交与法律手段并用,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相互配合,将可能最大程度地追讨与回购流失文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中房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