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陷阱的表现特征是哪些, 就业陷阱的表现特征包括:低薪水、无法获得社会保障、无安全感、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1. 就业陷阱的表现特征主要有:
(1)就业压力、社会部门就业支持力度弱、就业压力大,导致就业成本明显提高。
(2)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较差,从技术、时间和成本限制受到甚得束缚。
(3)配套的职业培训、人才引幕政策不足。
(4)就业保障机制发展不足,保护力度缺乏。
(5)组织形式复杂繁琐、管理资金充足且效率低下,工作效率不高。
就业信息陷阱有哪些类型
就业信息陷阱类型有以下几种:
1、私人雇主─进入一些寻找人才的网站,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私人雇主想找人才来完成他们的任务,有时这可以是一个有效的就业机会,但也有可能会是一个陷阱。
很多这样的私人雇主都宣称他们的业务是合法的,但是很多时候你所做的工作其实并没有被法律所保护,甚至可能会是非法的。
2、虚假就业机会─有一些公司会利用就业信息来吸引那些有经验的求职者,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招聘这些人,他们只是想要获取个人信息来完成某些非法的交易。
他们会承诺给求职者各种不可思议的工作福利,实际上这些都是为了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最后求职者完全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工作,反而被骗取了个人信息。
3、招聘咨询服务─一些招聘服务公司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帮助求职者找到工作,他们会承诺求职者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就业机会,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未能完全遵守诺言,生成的就业机会可能并不是真实有效的,或者他们并不会真正帮助求职者完成应聘程序,及时给出职位的结果。
4、电话销售代理商─有一些招聘机构会打电话给应聘者,并要求他们花费一些钱来购买他们的服务,比如求职指导、职业咨询等。
他们可能会给予一些承诺,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想要钱,可能并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5、诈骗类型的就业信息陷阱 ─有些公司会以招聘的名义发送虚假招聘信息,并要求求职者提前交税金、保证金等,但在实际应聘程序中,这些税金和保证金根本就不存在。
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就可能被骗取金钱,最后没有任何报酬可以得到。
就业陷阱有哪18种
1、低薪陷阱:
招聘广告中所提供的薪酬水平,往往容易让人上当受骗,实际薪酬比预期要低很多。
2、就业空缺陷阱:
当有多个人应聘同一岗位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空缺,即使依照正常程序审核了应聘者,但最后却没有发出正式的就业通知。
3、过度高考陷阱:
对于一些实习或临时工作的岗位,招聘方可能会以“过分高端”的要求来吸引求职者,但最后发现该岗位却和刚开始的要求根本不一样。
4、就业报名欺诈:
报名就业时,求职者可份面临被骗的风险,因为招聘信息可能是假的,甚至有时还会以就业申请的名义从人处取走钱财。
5、虚假岗位陷阱:
招聘广告中所描述的职位不一定真实,有时仅仅是为吸引求职者而存在,著名的“高薪空缺”就是这种种陷阱。
6、招聘被忽略:
有时求职者应聘时会被忽略,甚至会被人为地疏过,尤其是一些初级求职者往往更受此类待遇。
7、定点招聘陷阱:
某些企业可能会出于某种考虑抓住特殊时期的招聘机会,以不经过应聘者去进行定点招聘,而事实上这样的招聘策略会使应聘者受到更大的伤害。
8、就业短期陷阱:
针对临时工的就业,有时会出现短期招聘的陷阱。
当工作的时间超过了招聘时所声称的时间,这会让应聘者对于就业期望值和能力的评估变得更加复杂且艰难。
9、竞争失败陷阱:
尽管应聘者的能力足够,却由于竞争激烈而未能得到考虑。
10、故意失败陷阱:
有时会出现来自竞争对手的行为影响了求职者的就业机会,或者故意把应聘者推向失败。
11、报价被低估陷阱:
招聘方可能会不正当地低估报价,让应聘者因为收入问题而受到影响或者无法拿到实际的工作职位。
12、假职位招聘陷阱:
有的企业会发布虚假的岗位信息,而求职者在应聘时也有可能被骗。
13、招聘抽奖陷阱:
长期以来,有的企业会在招聘中,使用抽奖的方式来进行就业,这会使求职者缺乏可操作的策略,奔走询价。
14、就业单一性陷阱:
有些企业会限制应聘者进行就业收入的单一性,而求职者却无法恰当地鉴判实际情况。
15、负面形象陷阱:
以企业负面形象招聘行为,如以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严重压榨员工,或者以极端的形式进行招聘。
16、非正式就业陷阱:
某些企业可能会以明显的规避方式进行招聘,比如通过开展非正式的就业活动来避免实质利益受损。
17、漠视安全陷阱:
在就业过程中程序方面的乏力,可能会造成安全系统以及其他重要的信息被漠视,进而影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中房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